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,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一方人一种酒文化。史上的大腕诗人们,也可谓是无酒不诗,有诗必酒,诗必经酒浇灌,才能进入排行榜的前列。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扒一扒中国各省嗜酒的诗人和喝酒的不同风俗。【以下排名不分先后】
山东
醉里且贪欢笑,要愁那得工夫。—辛弃疾的《西江月·遣兴》
常记溪亭日暮,沉醉不知归路。—李清照《如梦令》
豪放派词人代表辛弃疾和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都是山东的代表诗人。尤其要强调的是李清照,存世作品里45首,有23首都是关于喝酒的。作为古代稀有的女文人如此贪杯,足以看出山东人对酒的迷恋和热忱。
山东人爱喝酒,喝酒也豪爽。如果说东北人能喝酒,山东人就是会喝酒。山东自古是礼仪之帮,每个人的座次有规定,每一口酒都有一段说辞,说得是满堂喝彩,喝得是文采斐然!曾经有这样一份酒量排行,山东排名第一,你怎么看?
河南
“艰难苦恨繁霜鬓,潦倒新停浊酒杯”—杜甫《登高》
悠扬归梦惟灯见,濩落生涯独酒知。—李商隐《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》河南最具代表的大诗人当属杜甫和李商隐了。杜甫在《曲江》一诗中写道:朝回日日典青衣,每日江头尽醉归。酒债寻常行处有,人生七十古来稀。要典当衣服来换酒喝的地步了,每次都要喝得“尽醉”。没有衣服只好赊债,而且处处都有酒债。杜甫对酒的依赖一目了然。唐代诗人李商隐精于行酒令,他在诗中写道:“隔座送钩春酒暖,分曹射覆蜡灯红。”分组来行酒令,决一胜负烛光泛红。
中原人饮酒,不重酒,而重酒里的规矩。一上酒桌,一套约定俗成的酒桌制度便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,晚辈喝几个,长辈喝几个,领导喝几个,属下喝几个。每敬一杯都有一杯的说法,每一种说法都有一套说辞。可以说每个老酒客心中里都有一本账。
四川
醉笑陪公三万场,不用诉离觞,痛饮从来别有肠。
—苏轼《南乡子·东武望馀杭》
来自四川眉山的东坡居士苏轼,在他看来,功名利禄不如一杯酒的分量。他被贬数次,依然豁达开阔,大放大畅。这与他从酒那里取得胆识、性情不无关系。他的许多名篇,都是酒后之作。“明月几时有,把酒问青天”等等,多少借了酒的灵气,流传千古。
川渝之地沃野千里,被称作天府之国,令人神往。川人性格热情泼辣,受的正是辣椒加酒的双重熏陶,他们的生活更离不开酒的滋润。这里的人一喝酒就喜欢拉帮结派,勾肩搭背就变“兄弟伙”。
陕西
春江花朝秋月夜,往往取酒还独倾。
—白居易《琵琶行》渭南三贤之一白居易嗜酒如命,自号“醉吟先生”。他在《不如来饮酒七首》反复奉劝“不如来饮酒”,可以说是劝酒洗脑第一人了。他还不时发出邀酒请柬,《问刘十九》中“绿蚁新醅酒,红泥小火炉。晚来天欲雪,能饮一杯无?”便是同好友刘十九共叙衷肠的场景。
陕西人喜欢大口吃肉,大碗喝酒。豪爽、粗犷,同时又是礼仪之邦,敬酒时有一个特点:先敬老者,后敬有地位之人,劝酒时不能强行,只能随意,但敬酒时必须一口干了。
甘肃
古来圣贤皆寂寞,惟有饮者留其名。
—李白《将进酒》祖籍陇西的李白喝酒写的诗,都是三分豪气四分爽利五分恣意,舍我其谁。李白现存诗文1050首,说到饮酒的有170首,占全部诗文的百分之十六。“无酒不成诗”在他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。李白还在自己的诗作《襄阳歌》中也提到自己的酒量“鸬鹚杓,鹦鹉杯。百年三万六千日,一日须饮三百杯”。【鹦鹉杯是唐朝盛行的一种酒器,据记载,这种用鹦鹉螺制成的酒杯,一鹦鹉杯可装两升酒,而300杯就是600升酒,相当于600公斤。】
甘肃人性格淳朴善良,为人正直,讲原则,能喝酒的不多。酒场上,也讲究酒规。与人交往看重人品,喝酒还讲酒品。敬酒者一般都要唱着祝酒歌给大家敬酒。客人告别时,为表示挽留,并要敬上送别酒。
山西
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。
—王维《送元二使安西》王维送友人去西域守护边疆,最后两句写道:朋友,再干了这一杯酒吧,出了阳关,可就再也看不到老朋友了。这首诗浸透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片深挚情谊,也成为千古绝唱!
山西人待客十分讲究礼节,主人要显示热情与隆重,故以满为敬,客人要以手护盅杯表示致谢,主人劝酒,客人要端起酒杯来轻抿一口以示礼貌。
江苏浪花有意千重雪,桃李无言一对春。一壶酒,一竿纶,世上如侬有几人。
—李煜《渔父》李煜被评价为成功的文人,失败的君王。他爱酒爱到痴迷又疯狂,无酒不食不眠不解愁。喝酒是他每天的必修课。《渔父》两首足以表达。
一般认为,北方比南方更能喝,山东、东北、内蒙、新疆、河南都有足够资格认为自己才是天下第一。但也有句顺口溜说:东北虎,西北狼,喝酒喝不过江苏小绵羊。这里的江苏小绵羊便指的是徐州人。江苏人喝酒战斗力十分惊人,不管大杯小杯,都是一口闷。劝酒的功力也十分了得,目的就是喝倒对方。
湖北
举世皆浊我独清,众人皆醉我独醒
—屈原《渔夫》中华诗祖屈原涉及酒的诗词近2000首,其中标题带“酒”的酒有370首。《醉歌》《醉题》《醉吟》《醉书》《醉乡》《醉市》《醉归》等等。他熟知酒性、酒艺以酒后之表象深层次地喻世警人,对酒性见解独特,对醉态寓意深远,反映众多的传统酒文化,堪称古典文学中的奇葩。
湖北人极重感情,而且把喝酒看作是衡量友情深浅的试金石。谓之“感情深,一口闷;感情浅,舔一舔;感情铁,胃出血”。
北京
夕阳下,酒旆闲,两三航未曾着岸。
—马致远《寿阳曲·远浦帆归》有文场“曲状元”之称的马致远,其散曲描绘的景物,意境优美,语言凝炼,流畅自然。面对水村小镇黄昏归舟的美景,我想他写此曲时手中必定握着一壶好酒,才能描绘出这样的好风景。
北京人喝酒的能力有限,但是劝酒的能量巨大。他只要一张嘴,动之以情晓之以理,成功将众人洗脑,这酒也就顺着全喝下去了。要想知道明年的经济发展趋势、要想了解全国战略部署,你只需要找个北京人,跟他喝上一局。甭管军事、社会、经济、民生……天南海北一顿乱侃,这,就是北京人喝酒的特点!
西藏当垆女子未死日,杯中美酒无尽时,少年一身安所托,此间乐可常栖迟。
—仓央嘉措
仓央嘉措这首诗,道尽了他的精神寄托。姑娘你在此当垆,我日日沉醉于杯中美酒。今生没有别的希望,只愿与你和酒浆长伴醉乡。其浪漫的情怀和对酒的痴迷可见一斑。
唱酒歌是藏族饮酒一大特点。每逢重大场合敬客人酒时,要先擎着酒杯唱酒歌,歌词多为即兴之作,内容都是赞颂、祝福之词。唱酒歌时,身子要伴着节奏舞蹈,杯中的酒却绝不许洒出。客人有时也要唱酒歌回敬,此唱彼和,气氛十分热闹,把宴会推向高潮。
除了以上省份外还有传说中千杯不醉的内蒙人20斤白的下肚不哆嗦的东北人(没有提到的地方,欢迎补充)最后提醒喝酒是一件高雅的事情,希望大家不要盲目拼酒量。